【自由話題】AI 導入難題

自由話題 - AI 導入難題

在 AI 持續地升溫、AI 發展及應用邁向普及化的過程中,產業界、學術界、政府單位等機關,人人皆不斷地提倡、說明人工智慧的重要性,而實際上,能有多少組織、企業能夠真的落實智能化?若真正導入人工智慧,相信過程中定是困難重重、危機四伏;今天,筆者將與大家分享,傳統企業導入 AI 的各種挑戰!

排除 AI 技術導入上的困難,今天的自由話題將鎖定在管理、人文、組織層面的挑戰與影響。

員工抗拒

在公司嘗試導入 AI 的過程中,參與者一定不僅是計畫的提倡者,而會是內部上下的全體同仁;當大家第一次聽到 AI 的引進時,大多抱持著排斥的想法,普遍的想法如下:

  1. AI 是公司 IT 部門及RD 部門的事情,不關我的事吧?

  2. 現在工作好好的,為什麼需要 AI?

  3. AI 會不會取代我的工作?

在這樣的懷疑下,AI 的發展阻礙重重,突破的辦法除了透過高層Top-Down提倡者不斷推進 AI 的相關專案,更需要從公司內部進行全面的教育訓練,從認識 AI 的最新科技發展出發,分享工作內容實務應用,讓公司上下瞭解:「AI 不僅是研發技術、相關產品訂單,更多實務面會出現在行政瑣事的智能化使用工具。」導入AI目標並非以AI為主要的創價手段,更多的是輔助公司上下提升工作效率、降低不必要的成本(or 時間成本)。

至於大家都很關心的重點:「AI會不會取代我的工作」,據筆者的觀點是一定會多少有所取代,但與其說是取代,不如說是傳統工作內容的創新、更多的人機協作、新的工作職務(如數據標籤員等),而傳統的工作上若無獨特競爭力,也沒有嘗試工作創新,便容易遭到AI的取代。(什麼樣的工作容易遭到取代呢?請參考AI究竟會如何取代人力一文)

組織抗拒

在提倡 AI 創新的過程中,組織文化往往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;在保守傳統的企業文化下,「創新提案」往往容易石沉大海,這種情況的發生並不是有特定人選的反對或是排斥,通常會在無形中內部會凝聚出一種抗拒的氛圍,再以各種「考量」來否定創新的發生,以下面的對話模擬為例:

       A 員工:某部門的主管想在公司推行 AI 耶!感覺蠻有意思的!
       B 員工:是阿!AI 無疑地是現在最夯的趨勢!
       A 員工:但是像這種 AI 專案的投資,不知道何時才會在公司看到具體成效...
       B 員工:你說的沒錯,感覺起來短期業績也不會因AI的導入而有爆炸性的增長。
       A 員工:而且像我們是傳統製造業,規模也不比鴻海,想要導入AI,也輪不到我們...
       B 員工:是的,我們還是務實一點,把眼前的事情做好,不用特地去學什麼 AI 了...
  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反正應該也只是曇花一現的提案罷了。

這種狀況容易發在規模較大、較老牌的公司中,在這種傳統的思維與組織文化下,再多的創意發想都易淪為口號、形式,墨守成規的忠誠老員工、複雜且限制繁複的公司規章、傳統且失去衝勁的年邁管理階層等,皆容易導致組織抗拒創新的引進,更不消說 AI 的應用;在這種組織文化中,最高管理人的支持尤其重要,組織內部的破壞式創新更是關鍵!(這邊提及的破壞式創新不是指產品、服務、商業模式的創新,而是強調打破公司內部舊有的穩定平衡、打破一些潛規則,甚至是挑戰保守的管理觀念)

管理者抗拒

AI 的導入絕對無法缺席各大管理層的支持,但是管理者可能會有諸多顧慮的因素,而拒絕嘗試接觸新的技術領域,以下為常見抗拒因素:

  1. 管理者非技術背景/對相關技術認知不足

  2. 管理單位人力精實,無法做更多時間/資本的投入

  3. 管理者觀念老舊、態度保守

管理者若出現上述狀況,即使是上位者 Top-Down 的 Strategy,也容易讓整個提案開天窗;因此若想要突破現況,最佳的解決方式會是尋求外部顧問介入,外部顧問不一定是商業顧問,可以是學界教授、業界講師等,透過外部的力量來導正內部舊有保守的價值觀,同步開啟策略聯盟(企業間)產學合作(產學間)等相關機會,以最低的時間/資金成本,促成 AI 的實現。

內部競爭者

在企業導入 AI 的初期,相對應的功能單位(AI部門)一定不會立刻成形,多半會以專案組織的形式為雛形,而推動專案團隊的權責單位到底歸屬在哪個部門呢? 是公司內部的 IT team 嗎?還是策略營運團隊?又仰或是RD團隊?事實上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,也因此企業內部便容易產生內部競爭;哪個單位能夠優先掌握 AI 相關的資源(產學、策略聯盟),或是擁有 AI 人才,甚至是能夠優先有所產出,便能拔得頭籌,搶下 AI 的光環。

在如此能夠展露頭角的契機下,公司部門內部競爭四起,各個單位皆爭先搶下 AI 先驅的名號,在良性的競爭下,對各個單位積極發展 AI 研發能力,其實也不失為一項高層策略應用的武器;但若造成部門間的惡性競爭,唯恐影響公司健全的發展,甚至破壞公司的對外聲譽,舉例而言:

  1. 部門間惡鬥爭奪 AI 人才

  2. 外部合作無規範、無主軸 (產學合作、策略聯盟四起,造成外部混淆)

  3. 功能單位捨本逐末、權責不清

  4. 職場派系鬥爭、互相攻訐 (職場政治)

越是具規模的企業,上述狀況越容易發生、狀況也容易更劇烈;為了避免事態加劇,最佳的解決之道便是由上位者親自指名相關權責單位,雖然還是無法完全免於上述事件的發生,但將有助於後續相關專案的推進,也能減緩內部競爭者的抗拒心理。


以上分享四個在企業中導入 AI 的阻力,為筆者於企業中嘗試推動 AI 專案所面臨的挑戰及解決辦法,各位讀者若有其他想法或建議,歡迎各位提出做討論!相信後續能再跟讀者們分享更多實務上推動的管理議題!(AI.Free.Team@gmail.com)